9月10日,四川省南充市医疗废物全域全流程在线监管闭环管理云平台投入试运行,全市8298家医疗机构、3家医废集中处置企业以及所属的医废专用运输车全部纳入平台。10月25日,南充开始正式执行医疗废物“面对面”在线交接,这标志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以及与医废处置单位交接、运输、处置全流程在线监管完全贯通。
医废袋贴着“身份证”
10月20日,记者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看到,一位“全副武装”的医废收集人员正推着一辆黄色的医疗废物智能收集车,辗转于各个科室,与科室负责护士交接医废信息。
扫描、称重、核对后,医废收集人员用手持机生成一张涵盖时间、地点、类别、重量、交接人等信息的二维码,将二维码粘贴在医废袋上,随即将它们统一送往医院内的医废暂存间。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对其进行分类收集、科学贮存,非常重要。”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后勤保障部医疗废物收集现场负责人罗毅告诉记者,医院设置有医废处置室、污物间、暂存间,近年来还购置了医疗废物智能收集车。医废产生后,护士将对其进行分类打包,交给医废收集人员。
“以前,医废的收运主要是人工操作、手写记录。这一过程不仅麻烦,而且容易计算失误。如今,通过智能化手段,为每个医废袋贴上二维码,医废袋就拥有了‘身份证’,不仅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数据不精确的问题,还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科室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情况。”罗毅说,医疗废物在暂存间内存放的时间不会太长,当天就会有医废处理企业前来统一转运。
据了解,南充市共有医疗机构8298家,医废产生“量大面宽”。面对医废源头分类收集体系欠完善、手工交接填单、医废具体重量无法追溯等医废管理的隐患,南充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联动,建成市医疗废物全域全流程在线监管闭环管理云平台。云平台将全市包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在内的8298家医疗机构全部纳入监管。在医院环节,工作人员实时录入上传医废收集、转运、暂存的相关数据,让每一袋医废都可控、可管、可追溯。
转运车带着“定位器”
如果说医院、诊所、村卫生室是医废监管的源头,那么转运和处置环节便是需要监管的中端和末端。
营山县医废转运车驾驶员李强凌晨5时就开始进行全县医废运转。他的行车轨迹、车载医废明细都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由交通运输等部门进行实时监管。
从2011年至今,李强专职做医废转运车驾驶员已有10个年头。李强感慨,10年前是纸质联单,数据计算核对全靠人工,“现在全是电子联单,在哪里接收、行经路线和卸载数据,每个环节都清晰可查”。
营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位于营山县城城郊,2021年1月投入运营。“每天早上5时,工作人员就会按照规定的路线,前往指定医院收运医废。”该处置中心负责人王国名告诉记者,在装车之前,处置中心工作人员会和医院做好交接,录入、上传装车的医废相关数据。车辆到达处置中心后,将通过高温灭菌、破碎等程序,对医废进行处理。产生的废水转交污水处理厂处置后达标排放,废渣交由垃圾处理厂处理,实现了医疗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目前,南充市共有3家医废处置企业、22台医废运输车辆,市医疗废物全域全流程在线监管闭环管理云平台将医废处置的中、末端全部纳入了监管体系。
南充市卫生健康委一楼大厅,一个巨大的液晶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该市医疗废物在线监管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平台,不仅可以看到医疗卫生机构医废、收集、交接等情况,还能查看医废转运车的实时位置。一旦有问题,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刘志刚告诉记者,有了这个监管系统,执法人员就相当于有了“千里眼”,能够实时查看医废收集转运情况,如发现违规行为,将第一时间展开调查。
“在线监管平台就如同一个‘智慧大脑’,不仅形成了医疗废物在线监管的闭合环路,而且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刘志刚说。(记者 喻文苏 谯灵敏)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